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文字委託|心得感想(評文)-倉松《ご馳走さま、お粗末さま》

委託詳情請參考【SDBcommision】網站

關鍵字:心得方案二、二創、忍者亂太郎、現代、料理、大學生、小說三萬兩千字

小說連結:《ご馳走さま、お粗末さま》


  ※心得出於我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僅供參考※


  《ご馳走さま、お粗末さま》是一部圍繞著月份與料理主題的同人作品,講述現代世界觀的中在家長次及七松小平太的日常生活。以下將會以四大點分析本作。


  一、語句敘述

  全篇的敘述流暢,選用的詞彙與現代風格相吻合,具備容易理解及畫面感十足的文字呈現。每篇都會詳細描寫製作的過程,彷彿能夠一同享受從備料到完食的滿足。

  文中有少數未校潤乾淨的痕跡,並不影響理解。不過,有些句子明顯過長,閱讀起來仍然可以理解意思,但是得放慢閱讀節奏。例如以下句子:「要是當時租房子的時候可以租到有自帶垃圾保管場的房型一定會輕鬆許多吧」、「今天也是一個人在雙人床上獨自醒來的長次抓起了放在床邊桌上充電的手機一看」、「因此早起晨跑剛好撞見送貨員代為簽收的七松小平太雖然在意有點沉的貨物」、「不想起床的小平太在半夢半醒間用盡各種撒嬌手段拜託長次讓他再睡五分鐘」。

  先不細看每一個字,直接看句子的長度,與我的句子相比,標點符號之間的距離較遠。標點符號不只可以表達語氣、調整閱讀節奏,最重要的是會影響理解。試想某人滔滔不絕講一長串話,聆聽的人很容易在途中精神渙散,換作是文字也一樣。人類的大腦有其極限,當語句拉長,注意力會漸漸發散,不只忘記前面在說什麼,還得停下來重新閱讀,這便放慢了節奏。

  有些作者是刻意如此,用棉長的語句製造想要的氛圍與節奏,這是一種寫法。依照本作的風格,也很可能是模仿日文寫法。與常見的寫法不同會是雙面刃,很有可能會變成阻礙理解的絆腳石。建議依照需求,視情況調整部分語句的長短。


  二、文章結構

  全文文章結構清晰而明確,每一篇章講述當月氣候,再寫出相關或應景的食材。

  有幾篇我個人很喜歡,尤其是第三章、第八章,以及第十章。這三章的共通點有以下三項:(1)全篇主旨明確;(2)扣合當季天氣或食材;(3)把負面情感翻轉成屬於兩人的新回憶。例如第三章從櫻花樹開始鋪陳,講述兩人因為繁忙沒能好好相處,再到長次比平常還要晚回家,小平太不但沒有就寢,甚至願意等到他回來,只為了短暫而美好的相處時間。鋪陳得宜、編排緊湊,再加上出乎意料之外的轉折,閱讀起來非常暢快;又如第八章穿插了過去的回憶,把帶有負面情感的料理轉化成美好的回憶,不僅與九月給人的氛圍相符,也強調了美食與兩人之間的關係;至於第十章的翻轉新回憶,連帶提及關東煮的食物特性,將感傷的思考轉化為期盼明年的到來。

  儘管三篇具有共通點,讀起來卻不覺有重複感。不只是因為三篇之間有間隔,更重要的是前情提要與情節編排不太一樣,製造出層次感。不過,有幾篇相對來說顯得較平淡,或是與主題的緊密程度較低,例如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四、五章的狀況是內容與第一、二章太過相似,與上述說的那三章不同,四、五章像是只有更換月份跟食材,情節編排及最後的結論與第一、二章差不多。層次感沒能建立出來,像是再看一次第一、二章的內容。

  我會建議,每篇有固定主題的作品要特別留意重複感。舉《想做料理的她與愛吃美食的她》來說,也是以料理為主軸,講述兩名女性之間的感情故事。前期幾乎每回都會做一道料理,但是不會讓人覺得重複。原因在於兩名女性之間的感情關係,在每一回都略有不同。這部分跟上述說的第三、八、十章一樣,只要有些微的差異,就能夠製造出層次感。舉例來說,第四章不是家人寄食材過來,而是兩人親自去採收等等……稍微改變類似第一、二章的結構(季節敘述→做飯→享用),重複感會明顯減少。

  第六、七章主要是情節編排的部分,第六章難得有新角色登場,整章卻沒有花太多敘述著墨在兩位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換句話說,單純兩人出遊露營也能得出類似的結尾,以至於其他角色的出場反而有些冗贅。第七章則是有明顯的斷裂感,從冷氣壞掉到開封梅子罐都跟本篇主軸息息相關,後面的咖喱連結只剩「消暑」,與前面的發展關聯不高,更像是在描繪他們某一天的日常。

  我的建議是,第六章若特地安排回老家露營,新登場角色便要發揮作用,否則他們跟沒有名字的路人一樣,單純過場而已。關係改變的兩人回去老家,面對一樣的友人們會有什麼樣的火花,這些都很值得描述。第七章則是建議加強後段咖喱的連結,讓咖喱、冷氣壞掉以及搬到客廳睡的關聯性更強,而不是湊巧在客廳看電視,且具有消暑作用而已。可能是以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他們當時吃了咖喱等等。


  三、角色塑造

  兩位角色的性格非常鮮明,特別是在料理的過程中,會因為料理人而有不同的敘述。主要負責煮飯的長次,從思考到行為都注重細節與步驟,而小平太則是大而化之,比起清理更著重在料理的當下。個人很喜歡貫穿全篇的「小細節就別在意」,不只是把小平太的形象變得更為立體,還將兩人的互動改變一同寫進去,如同第十一章的對話。


  四、主軸核心

  本作的主軸核心是料理,與作品標題相呼應,藉由講述主角的生活與飲食,寫出兩人的戀愛關係——有來有往、相互陪伴。全文緊扣主題,每篇結尾深入描繪對彼此的心情。

  第二篇番外補足兩人在一起的契機,個人很喜歡這篇,此篇與料理的關係不高,選擇放在番外,不破壞全篇的完整度,同時補足兩人的感情故事。至於第一篇番外的內容點題,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不過如同上述的語句敘述一樣,與此同時會有另一種效果——讓人感到有些突兀。番外是補充正篇放不進去的視角,或是可能破壞節奏的插曲,番外一的內容跟正篇的調性與情節差不多,更像是放在序章或尾聲的內容,選擇編排到番外有些可惜。我認為把番外一的內容編排到正篇之中,更能烘托出本作的主軸核心。


  整體而言,《ご馳走さま、お粗末さま》是一部扎實又溫暖的同人作品,搭配精心設計的章節,揀選該章節的月份與料理,描繪出一對佳偶的感情故事。少許句子過長可能會打斷閱讀節奏,部分章節重複感較明顯、情節相對鬆散,但核心主軸仍非常明確。


  以下是關於提問的回答。

  1、作為一個系列作品的架構完成度如何?

  我認為完整度很高。儘管心得有針對文章架構提供回饋,整體來說已經有不錯的基礎,完成度有達到七八成左右。上述的問題不太影響故事核心,光是這點便達到及格分,剩下可以再調整細節,提高完成度。


  2、是否不需要原作知識也能讀得順暢?

  是的,多虧是現代世界觀之外,全篇都聚焦在兩人的感情故事,該交代的時候也會有說明,並不會產生疑惑。惟第六章描寫比較多角色時,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光是跟朋友露營烤肉,小平太會得出「前世就認識」的結論。是因為他們在原作也有類似的橋段嗎?還是有什麼引起他的感觸?這方面感到有些困惑。

  此外,有角色對著應該是男生的角色說「來生理期」,也讓人感到困惑。不只是困惑角色的性別,也會思考為什麼要安排這句台詞。心得有稍微提及,第六章讓很多角色登場,如果有接觸原作的人應該會很開心,但是沒看過的話,會不太了解特地安排出場的用意為何(詳細原因上述說明,在此不贅述),以及為什麼這個角色要說出帶有厭女意味的台詞。他在原作就會說?是一種性格展現?不講這台詞就不能塑造性格嗎?在這篇文章展現是必要的嗎?會影響本篇發展嗎?會影響本作故事核心嗎?不過,這點對於整體來說影響不大,才沒有在心得提及。


  3、想知道我作為一個寫文第三年的作者您會怎麼評價?有什麼地方好、有什麼地方有待加強?綜合來說寫作第三年寫這樣的文章是否算是有在期許值內?

  我認為寫作的時間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一年寫兩千字寫五年,跟一個月寫一萬字寫兩年,兩者該從何比較呢?因此,我無法給出「期許值」的定義,也較難回覆寫文第三年該要有什麼表現。唯一能肯定的是,只要有持續在寫,並且懷著上進心,都不會是壞事。

  第二個提問倒是可以回答。以同人作品的標準來看這部,文章架構、故事核心都有達到中上水準(也因為是同人,角色塑造沒辦法提供更多回饋)。我會強調「這部作品」,是因為不可能每部作品水準都一樣,連暢銷作家都可能發生某一本寫得好,另一本卻比較差的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