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詳情請參考【SDBcommision】網站。
關鍵字:特殊心得方案二、原創、古風仙俠、BL、師徒、小說九萬字多
※通常不建議委託未完結的作品,此為與作者達成共識的評文。
※特殊心得是針對每個故事段落給予回饋,價格視作品而定,須先與我方溝通再委託唷!
※此篇評文針對網路連載的初版內容,並非最終實際完稿。
※心得出於我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僅供參考※
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九章:
此段講述兩人相隔五年後再度見面,疏明月捉妖不成,不得不與子書海一起到魔界。在嘗試捉妖的過程中,疏明月憶起過去的回憶,也想通敵方的真正目的──獲取他身上的仙骨,得以成神。
這段故事有三個重點,第一是疏明月醞釀五年才去捉妖;第二是子書海相隔五年終於能去找師尊;第三則是敵方的目的與兩人的過往。以篇幅的筆重而言,較多在第二跟第三點。讀者清楚知道子書海在這五年間,非常思念對方,希望此後能夠繼續在一起。回顧上卷的內容,子書海對於疏明月趕走自己一事,感到生氣與不理解。如同上卷的回饋,子書海的魔尊身分在後面的故事發展(包含此段)作用都不大。魔尊與仙人就算不是死對頭,至少不太像是好鄰居,兩人也是因為打了一架才有這段緣分。子書海回去當魔尊,這五年之間亦沒有針對此設定延伸,個人感到有些可惜。子書海除了等待師尊下山以外,沒有更多想法跟行動嗎?像是毀了天清門,只為了把師尊帶回來?是修行仙道影響他的作為,那魔尊的修為為何還在呢?個人不太清楚仙魔的設定,對於此表現感到困惑,更不太清楚五年的用意。五年之間的改變,只有子書海回到魔界整頓而已。設定一年、兩年,甚至是讓疏明月下個月下山,也都有同樣的效果。這部分跟第一點也有類似的情況,文內寫到疏五年間都在調查那妖怪,究竟是什麼需要調查五年?故事只有描寫他調查到妖怪的所在地,以及可能會出現的時機。剩下關於仙骨與禁制、對方可能曾為神等等,都是這回再接觸之後才得知的情報。如同上述的回饋,五年的設定是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這項資訊需要調查五年?這些種種未能表現出來,以至於較難理解疏明月的行動。
至於第三點的部分,疏跟子過去有段緣分(照顧盲童),是子一直以來相當重視的回憶。在疏回憶起這段之後,並未有針對這部分延伸發展,同樣也有些可惜。
如同上卷提到的回饋,一旦發展出去的情節,必須在主線上產生變化,否則一開始就不要放進編排之中。舉例來說,當疏得知當年的孩子是子,他除了「小時候可愛多了」,還會有什麼反應?如果這設定主要的功用是讓子對疏有依賴,是子入魔的過往之一,那疏知不知道這件事情有必要安排嗎?換句話說,既然疏知道了,他會不會想知道子當年的遭遇,繼而產生動搖?覺得自己有責任要繼續陪伴他?諸多發展都可以加以延伸。如果這一段的發展僅止於此(疏喃喃說小時候比較可愛),那我認為把此段過往著重放在子對疏的感情,疏明月不要知道會更好。此外,疏得知當年盲童的事情在後面篇章有出現矛盾,後續有相關說明。
五年的時間設定也可以套用這思考邏輯,設定五年是為了什麼?有沒有這五年重要嗎?五年的設定能反映在後續發展嗎?這些若能一併考量,可以避免故事的冗贅感。
第五十章~五十二章:
這三章主要講述疏明月對子書海的情感,以及兩人來到魔界後,疏明月看見子書海成長的地方。這段有些部分讓我感到些許困惑,第一是關於魔界的設定,第二是疏明月的感情。
如同上卷的回饋提及,我不太熟悉仙魔的故事設定,很好奇什麼樣的地方會稱作「魔界」?是任何人/仙/神/魔都可以進去的地方嗎?又為什麼會需要跟其他地方劃分界線?不是魔界的人、物、種進入時,會有什麼樣的作用?疏明月礙於子書海修為更高,又是自己的徒弟,無法拒絕去魔界。那他身為一名仙尊,沒有其他負面影響嗎?若是沒有,又為什麼要設定不同種族的區域呢?畢竟沒有什麼影響,那就像是去隔壁鄰居家沒有兩樣。由於以上設定並未太詳細說明,閱讀時不免感到困惑。我的建議是,如果有任何設定是跟普遍大眾的認知不同,且關乎故事發展,多少要在文內交代設定,以免讀者感到混亂。有些類型故事,在粉絲與同好之間有些設定廣為人知,撰寫的時候可以略過不提,像是西方奇幻的各類種族特性,例如吸血鬼、哥布林等等。以了解故事為前提,在劇情推進之間提及設定,我想會更有幫助讀者進入故事氛圍。
至於第二點,疏明月在上卷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善良,願意捨己為人。不過,讓我感到困惑的是,五年前的他狠心將子書海趕下山,為什麼五年後僅僅因為徒弟修為更高,就不做更激烈的反抗呢?這五年間,有發生什麼讓他無法心軟的事情嗎?在文中看不出疏明月的想法,只知道他表面抗拒,卻無法做出狠心的事情。我的建議是,既然有五年的設定,索性加強疏把愛徒趕下山一事的影響。不一定要把五年發生的事情鉅細靡遺寫出來,只要在後續劇情有展現出來即可。如此一來,不只是多加利用五年的設定,更可以把疏的糾結寫出更多層次,例如把他趕走才發現自己很想念他,而不是不斷在「他是我愛徒,我不忍狠心離開」這問題轉圈。
第五十三章~第五十五章:
在子書海暗自準備結婚的同時,兩人去一趟桑林島,偶然帶隻魔物回來,最終在諸多種族前舉辦婚禮。這一段關於疏明月跟天清門的反應也讓我感到有些困惑。疏明月的心境如同上述的回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太大的進展,從文中推測疏明月其實不排斥子書海,但是他還不了解自己真實的心意。這般感情拉扯在戀愛故事中屬於常見的要素,然而需要留意是否有達成下列要素,才不會顯得角色行為矛盾、讓讀者摸不著頭緒:
(1)每一次拒絕的理由是否有寫清楚
(2)是否一直圍繞在同件事情打轉
第一點在本文中並未寫太清楚,只知道疏打不過子、即便趕下山依然疼愛這弟子,還有他修習無情道,第二點則是從下卷開頭持續到這章,疏始終都不確定自己的情意,卻又無法強硬拒絕。我的建議是,除了要寫清楚他拒絕的理由,也要製造層次感。舉例來說,五年前的拒絕是他不能接受徒弟對自己有這般心意,這五年間缺少子的陪伴,感到空虛寂寞,於是五年後的拒絕是他知道自己有心意,但因為自己修無情道,不該談戀愛,這會違反他一直以來的修行。因為有明顯的轉折,拒絕的原因也不一樣,可以看出疏其實內心有意,但礙於其他原因無法真正接納,他所做的行為才不會讓人看不懂,甚至覺得前後矛盾。
至於天清門的反應,也跟上述說的世界設定有關係。仙界跟魔界是什麼關係?彼此互不打擾,但是魔界做壞事時會去討伐?為什麼仙尊跟魔尊結婚,沒有任何一個人表示反對?如果說玉清溪是因為跟子書海有交情,再加上羨慕他的戀情能夠開花,所以他不反對,那其他天清門的人呢?如果設定上兩邊結婚也沒關係,那為什麼要設定仙界跟魔界的人呢?單純讓兩人屬於不同陣營也可以有類似的效果嗎?我的建議是,在世界觀設定上多加琢磨,設定可以為了某個理由而設計,但有任何與劇情有關的部分,不要讓設定只是設定,而是盡量在故事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舉例來說,既然設定成仙魔水火不容,那麼兩方要結婚,天清門直接與疏明月斷絕關係等等,或是其中一方必須放棄身分等等。
第五十六章~第五十八章:
玉清溪替疏明月看病,三人達成共識要一起去神界尋求解決辦法。在此,仙骨的謎題再次強化,除了讓讀者更好奇為什麼疏明月有仙骨之外,也多了「兇神」這一線索,一點一滴地靠近謎底,也讓人不由自主想要繼續往下閱讀。
在出發前往神界之前,兩人談論到當初為了要拯救子書海,疏明月將半顆仙丹放入子書海之中。從對話中可知,疏明月並不後悔這一行為。不過,跟前段結婚儀式的內心話似乎有些矛盾。前段寫道:「當初別把子書海帶回門派,又或者別趕他下山,就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發生了。」推測是疏明月看見了子書海願意為自己赴湯蹈火(喝下黑血、央求一起去神界),所以改變了心意。但是因為這段的主視角改為子書海,讀者無法知道疏明月的心情變化,反倒困惑為什麼他突然不後悔了。
只要讀者沒有看懂角色的行為,很容易因為困惑而停下閱讀。我的建議是,這一段增加疏明月的內心描寫,或是用其他寫法來呼應上一段的後悔,讓讀者更貼近角色的心情。
第五十九章~第六十二章:
在小說中,切換敘述視角很有可能會中斷讀者的注意力,繼而造成閱讀中斷的風險。然而,適時地切換視角,亦能夠增長讀者的緊張感,如同這一大段的故事。個人很喜歡在講述疏明月進到天牢之後,三方人馬各自行動的編排。不只慢慢鋪陳更多伏筆,也藉由不同角度解釋真相,讀者得以拼湊出愈來愈清晰的輪廓。
子書海的視角是說明疏明月的身世,如此一來切換到疏明月與水墨文君時,不會跟著疏明月一同困惑,能夠把重點放在多年後重逢的母子;在天牢偶然相識的沈蓮亭則是讓疏明月了解處境,並且是往後故事的伏筆人物之一。三方行動,搭配天牢發生的火災,如同群像戲一般,角色們的性格鮮明,懷著各自的立場與目的,相當期待後續的故事發展。
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五章:
這一段從柳言心講述過去的事情開始,接著切換到疏明月真正的兒時故事,最終則是透過回憶得出新的推測。個人也很喜歡這一大段的寫法,場景切換得很自然,在母親下人界到柳清雲與蘇子落相遇之前,都是以說明文字簡單帶過,輪到重點時再細部描繪,讀者馬上能明白,這位新出場的小孩肯定跟疏明月的過去有關聯──也不負期待,在青官詢問兩人時,得知蘇子落跟沈蓮亭有關聯,現在似乎不在神界。如同拼圖一般,在推進劇情的同時漸漸了解事件全貌。最後疏明月醒來,順道解釋為什麼蘇子落的情景寫得相當詳細,也是把文章結構(說、寫的比例調配)融入在劇情之中,讓這一整段的完整性更高。
不過,有點好奇為什麼神不能跟人談戀愛?但是仙跟魔卻能夠結婚?這方面的設定標準不太一樣,雖然跟劇情關聯不大,但還是有些好奇何以有這些規範。
第六十六章~第六十八章:
這一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三條故事線收攏為一條,即將揭露故事最後的謎團。所有資訊整合一起之後,疏明月的狀況愈來愈糟糕,與此同時天牢有股難以抑制的兇猛力量,促使玉清溪等人及沈蓮亭夫婦決定去找天庭求救。故事愈來愈靠近疏明月的煞痕及兇神的真身,讓人忍不住好奇後續的發展。沈蓮亭夫婦熱心幫助,有可能是因為兒子跟疏明月的過去有關,這點也會讓人想了解沈蓮亭及兒子的設定,是否會在後面故事有所發展。
第六十九章~大結局:
眾人借助天凌帝的力量,以及子書海自願引氣到自身身上,總算救回疏明月一命。兩人實現兇神的遺願之後,在疏明月的表明之下,一起回到了魔界生活。個人認為最後的解決方法,以及兇神的真相並沒有到邏輯不通或是太過意外,整體來說還是很順暢地結束這部作品。不過,有幾點我認為有些可惜。
先談論比較次要的部分:
(一)天凌帝後知後覺發現魔族入侵
這是非常小的細節反應,但看到的時候不免有些岀戲。在魔族要進入天清門時還有結界設置,修為更高的神界,更甚是統治神界的最高位者,竟然後知後覺才發現這一點。除了對天凌帝的能力質疑以外,也會好奇不同界的世界觀設定。
我的建議是,如果要安排子書海一定能夠進去神界,並且不影響其他設定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從角色個性著手。例如,天凌帝因為能力出眾,從子來到神界開始就知道,只是他自視甚高,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在乎一隻小小魔尊來到神界。
(二)玉清溪戀愛支線
在上卷玉清溪的戀愛支線稍作發展,下卷倒是都集中在子跟疏的故事,我認為這般取捨更好。不過,由於玉清溪在下卷故事中反覆提及他的戀愛,下卷卻完全沒有延伸。他的戀愛跟下卷主軸沒有太大關聯,像是電影畫面反覆播到配角持有一把槍,卻始終沒有解釋一樣,會顯得些許多餘。
我的想法是,如果確定要發展群像就要從頭講到尾;如果沒有要發展,則是不要提及太多次。當然,如果一開始打算寫外傳,那麼提及的次數跟方法可以再調整,至少不要讓讀者誤以為這條提示可能跟故事發展有關連。
(三)疏明月記不記得盲童的過去?
第四十九章尾巴、五十章開頭,疏明月從子書海口中得知當年照顧的眼盲小孩正是子書海。然而第六十九章下,兇神告訴他:「很久之前有個眼瞎的魔族,可是癡癡地等著你照顧他呢,不過你跌入湖泊就忘記他了,真可憐。」比起像是疏明月被兇神附身而逐漸失去自己的記憶,更像是文章出現前後矛盾。建議這部分調整成統一狀況。
(四)小魔物的用意
在第五十三章中,兩人去到桑林島放鬆心情,一隻小魔物因為喜愛疏明月而跟過去。起初閱讀到這一章,以為這魔物很可能是跟疏明月的過去故事有關係,在閱讀完之後,依然不曉得魔物的用意為何,似乎是讓初到魔界的疏明月稍微放下戒心而已。這問題跟第二點玉清溪的戀愛相同,一旦有重複敘述,或是著重描寫(去桑林島後最明顯的結果),讀者會將之視為跟故事主軸有關的伏筆。因此,我會建議,如果非得要保留小魔物的環節,至少要讓魔物有推進任何劇情的作用,舉例來說,因為牠而成功混淆神界的追捕,又或是意外發現跟煞痕有關的線索。
(五)回神界的懲罰
疏明月進入神界之後,立刻被關到天牢,因為他違反規則擅闖神界。故事最終,只有向天凌帝尋求解決辦法時有提及,在疏明月醒來之後,這設定卻憑空消失,子書海甚至還問疏明月「師尊不回神界了麼」,而疏明月的回應也像是忘記這一段過往,把重點放在兩人已經結婚。
我可以理解最後讓疏明月決定要待在哪裡,是為了表達他終於願意承認對子書海的感情,這點安排我認為很好,也可以明確看出他的心意轉變。不過,他擅闖神界而關入天牢一事,在此刻變得像是前情提要一樣單薄,而不是影響角色發展的重要設定。我的建議是,在疏明月清醒之後,稍微帶到為什麼回神界的處罰消失,至少讓這一設定有頭有尾。
上述都是屬於較細微末節的部分,再來是針對最後兇神的真相以及柳清雲的過去故事。
在講述柳清雲的過去故事時,描述不少蘇子落的設定,包含他的背景以及外貌。我推測,蘇子落的設定可能是為了(1)讓疏明月出去(2)讓沈蓮亭夫婦協助,我認為這兩項用處沒什麼大問題,可惜的是煞痕跟兇神的真相跟蘇子落完全沒有關係。兩個案件的連結,變得像是普通的前因後果,類似朋友帶我出門玩,我跟朋友運氣差踩到了狗屎。完全是兩人運氣不好,畢竟狗屎也不是來自朋友。
如果能讓兩個案件的前因後果更加強烈,也可以讓特地安排的沈蓮亭夫婦更有戲份,而非過場角色。舉例來說,他們當初遇到的是原本的兇神,而蘇子落認為自己害疏明月離開神界,默默保護著他,卻在過程中受到其他影響,發瘋而連帶害到疏明月。沈蓮亭夫婦知道疏明月是當年的柳清雲,不再是單純心腸好或愧疚當年害他離開神界,而是有更強烈的目標:找回自己的兒子。如此一來,不僅是讓蘇子落成為帶疏明月離開保護地的角色,他更是造就接下來一連串事情發生的主因。
原先的故事設計沒有不好,而是可以更加精練。情節之間愈是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能夠更加襯托主軸,整體故事冗贅感愈少、完整度也更高。
整體而言,《師尊他在劫難逃(下卷)》在中後段進入神界之後,情節緊湊,不只能夠投入故事氛圍,也很好奇接下來的發展,資訊釋出的速度得宜,不會讓人覺得資訊過多而繁雜,也不會因為資訊太少而難以理解。惟在疏明月對子書海的情感描述未能製造層次感,好長一段故事反覆在同個問題打轉,再加上中間五年的設定未能好好延展,以至於有些情節發展稍嫌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